杞人憂天
從前在杞國,有一個膽子很小,而且有點神經質的人,他常會想到一些奇怪的問題,而讓人覺得莫名其妙。
有一天,他吃過晚飯以后,拿了一把大蒲扇,坐在門前程量,并且自言自語的說:
“假如有一天,天塌了下來,那該怎么辦呢?我們豈不是無路可逃,而將活活地被壓
死,這不就太冤枉了嗎?”
從此以后,他幾乎每天為這個問題發愁、煩惱,朋友見他終日精神恍惚,臉色憔悴,都
很替他擔心,但是,當大家知道原因后,都跑來勸他說:
“老兄??!你何必為這件事自尋煩惱呢?天空怎么會塌下來呢?在說即使真的塌下來,
那也不是你一個人憂慮發愁就可以解決的啊,想開點吧!”
可是,無論人家怎么說,他都不相信,仍然時常為這個不必要的問題擔憂。
后來的人就根據上面這個故事,引伸成“杞人憂天”這句成語,它的主要意義在喚醒人
們不要為一些不切實際的事情而憂愁。它與“庸人自擾”的意義大致相同
中國古代寓言故事,短小精悍,幽默深刻。
通常,它只用寥寥數語便勾畫出一幅情節生動的畫面,中國古人的人生智慧也便在這幅畫面上得以鮮明呈現。閱讀這《中國古代寓言故事》,將受到先輩的智慧點撥,領悟做人、做事的道理,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。
本書所收中國古代寓言,按照思想內容,可以概括成三類: 入本書的《莊子》中的《井之蛙》說明世界的廣大,人們不可以囿于自己狹小的見聞而妄自尊大?!读凶印分械摹惰饺藨n天》說明天不過是積聚起來的氣體,沒有什么地方沒有氣體;《畫鬼最易》說明從客觀實際出發,按客觀規律辦事是最難的,非下苦功夫不可。
而遠離實際瞎說一氣,則是容易的。 還有更多的寓言從反面辛辣地諷刺了唯心主義、形而上學的種種表現,惟妙惟肖地刻畫了一些死抱住形而上學不放的各種丑態。
《揠苗助長》告訴人們違反客觀規律作出的愚蠢行動,是多么的荒唐可笑;《穿井得一人》說明進行調查研究,只憑道聽途說和主觀推想,就難免不出差錯;至于《鄭人買鞋》里的鄭人,更是教條主義的典型。 第二類是具有"勸善懲惡"性質的,其中也有許多給人以積極的啟示。
《嚙鏃法》說明心術不正,為一己私利不惜傷害恩人是很卑鄙的;《何待來年》、《猩猩嗜酒》勸人有錯就改,不要借故推托,明知故犯;《蜈蚣自大》、《恃勝失備》教育人們不要驕傲自滿,盲目輕敵。 第三類是"揭發伏藏,顯其弊惡",具有諷刺性的。
《強取人衣》、《高昕嗜殺》揭示出世上惡人的巧取豪奪和極端殘忍;《更渡一遭》、《貓祝鼠壽》嘲諷了偽善者的虛情假意;《爭雁》斥責了那種崇尚空談,進行毫無意義的爭辯的風氣;《黠揉媚虎》、《山魅漆鏡》指明了喜歡逢承、厭惡批評都會自食惡果;《迂儒救火》、《傅顯》表現出拘守封建禮教的迂腐可笑。 1、舊事,舊業。
《商君書墾令》:"知農不離其故事,則革必墾矣。"《史記太史公自序》:"余所謂述故事,整齊其世傳,非所謂作也。
" 2、先例,舊日的典章制度。 《漢書劉向傳》:"宣帝循武帝故事,招名儒俊材置左右。
" 宋 胡銓 《戊午上高宗封事》:"檜乃厲聲曰:'侍郎知故事,我獨不知!'"清 錢謙益 《南征吟小引》:"上方臨遣授鉞,如晉公故事,伯應(袁可立子)其將有雄篇麗句繼退之而作乎,余將筆以和焉!" 3、典故。 宋 歐陽修《六一詩話》:"自《西昆集》出,時人爭效之。
詩體一變,而先生老輩患其多用故事,至於語僻難曉。" 4、花樣。
《紅樓夢》第六一回:"吃膩了腸子,天天又鬧起故事來了。" 5、敘事性文學作品中一系列為表現人物性格有因果聯系的、展示與主題相關的生活事件。
《紅樓夢》第一回:"雖我未學,下筆無文,又何妨用假語村言,敷演出一段故事來,亦可使閨閣昭傳,復可悅世之目,破人愁悶,不亦宜乎?" 6、文學體裁的一種,側重于事件過程的描述。強調情節的生動性和連貫性,較適于口頭講述。
某些故事是人類對自身歷史的一種記憶行為,人們通過多種故事形式。記憶和傳播著一定社會的文化傳統和價值觀念,引導著社會性格的形成。
故事通過對過去的事的記憶和講述,描述某個范圍社會的文化形態,也有說法認為,故事并不是一種文體,它是通過敘述的方式講一個帶有寓意的事件。他對于研究歷史上文化的傳播與分布具有很大作用。
7.用一句話概括來講,故事,就是以前的事,這個事可能是真實的事,也可能是虛構的事。 最長的短篇故事集是《聊齋志異》 8.故事,即是已故的事。
9.故事亦可理解為:不為人知的秘密。當人們把這個不為人知的秘密揭破之后,就變成了故事;故事就是大家廣為流傳的事情。
10.故事告訴我們,歲月流逝,每個人都會失去最初的光鮮亮麗。 此外,還有專講學習態度、學習方法以及斗爭藝術的,特別有幾篇關于伯樂相馬的故事,今天讀起來更覺得有新的意義。
狐貍與烏鴉 叢林里有棵好大好大的樹,樹上住著烏鴉。樹下有個洞,洞里住著一只狐貍。
一天,烏鴉叼來一塊肉,站在樹上歇息,被狐貍看到了。狐貍垂涎欲滴,很想從烏鴉嘴里得到那塊肉。
因為烏鴉在樹枝上嘴里叼著肉,狐貍沒有法子在樹下得到。 對肉的垂涎三尺又使狐貍不愿等閑放棄。
它眼珠一轉說:"烏鴉大哥,吃飯了嗎?"烏鴉沒有回覆。 見烏鴉不睬不理,狐貍神采凝重:"烏鴉大哥,傳聞你下崗了,可有此事?"烏鴉瞟了狐貍一眼,仍是沒有回覆。
狐貍仰起頭,把脖子伸得老長:"烏鴉大哥,我親眼看到大嫂和一只老烏鴉成天眉來眼去的,這事你知道嗎?"烏鴉瞪大雙眼,面露兇光,可仍是金口難開。 狐貍仍不放棄,搖著尾巴,面露媚色:"烏鴉大哥,不知道你看新聞沒有?傳聞這幾年的豬肉有的是注過水的,有的是用瘦肉精養大的。
你想想啊,孩子們恰是長身體的時辰,若是持久吃這種豬肉必定會影響到孩子的正常發育。當然啦,這只是小我建議,信不信由你,歸正我是信了。
"剛一說完,烏鴉便火燒眉毛地把叼著的豬肉扔在了地上。 狐貍一陣竊喜,迅速叼起豬肉鉆進了洞。
愛錢如命 愛驢 暗室 百發百中 扁鵲說病 鷸蚌相爭 杯弓蛇影 卞莊子刺虎 鮑君神 伯樂識驥 不同的評價 唇亡齒。
出自寓言故事的句子
出自寓言故事的句子: 出自寓言故事的句子 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掩耳盜鈴很多的
出自寓言故事的句子:______________,描寫文采很好的句子:______________。。: 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掩耳盜鈴很多的 你七步成詩 出口成章 才高八斗
寓言故事的好詞好句好段好的開頭好的結尾: 狼誤吞下了一塊骨頭,十分難受,四處奔走,尋訪醫生。他遇見了鷺鷥,談定酬金請他 取出骨頭,鷺鷥把自己的。
中國古代寓言故事優美詞句摘抄: 杞人憂天 從前在杞國,有一個膽子很小,而且有點神經質的人,他常會想到一些奇怪的問題,而 讓。
幫忙分為三類:出自寓言故事、出自歷史故事、來自語文語句(順便看看對不對): 寓言:拔苗助長、亡羊補牢、守株待兔、狐假虎威 歷史:完璧歸趙、負荊請罪、三顧茅廬、指鹿為馬
1;從前有個心地善良的東郭先生。
一天,他帶著一口袋書出遠門。他怕毛驢受壓,就自己背著口袋,牽著毛驢趕路。
走累了就在樹下休息。這時一只受傷的狼逃到東郭先生面前,說自己是只好狼,獵人要打死它,哀求東郭先生救命。
東郭先生看它十分可憐,就把口袋里的書倒出來,讓狼藏進口袋里。獵人追來時,東郭先生推說不知,救了狼的性命。
可是,這條狼一鉆出口袋就兇相畢露,它說在口袋里悶了半天,現在肚子餓了,要把東郭先生吃了充饑。東郭先生說它恩將仇報,要找人評理。
他們先請老樹作證,老樹說不清楚。再找老牛,老牛怕管閑事。
最后找到一個老農夫,老農夫聽后胸有成竹地說,他不相信有這種事,要他們把經過情形再表演一遍,然后再評判誰有理。于是,狼鉆進了口袋。
老農夫立即把袋口扎緊,用鋤頭狠狠地把狼打死。 他告誡東郭先生,對狼這樣的壞蛋,千萬不能講仁慈。
2;黔中道這個地方原本沒有驢子,有個喜好多事的人用船運載了一頭驢進入黔地。運到后卻沒有什么用處,便把它放置在山下。
老虎見到它,一看原來是個巨大的東西,把它當作神。于是隱藏在樹林中偷偷看它。
老虎漸漸地走出來接近它,十分小心謹慎,不知道它是什么東西。 一天,驢子一聲長鳴,老虎非常害怕,遠遠地逃走;認為驢子將要咬自己,非??謶?。
然而老虎來來往往地觀察它,認為驢子沒有什么特殊的本領;漸漸地習慣了它的叫聲,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走動;但老虎始終不敢和驢子搏擊。慢慢地,老虎又靠近了驢子,態度更為隨便,碰撞它、倚靠它、沖撞它、冒犯它。
驢非常憤怒,用蹄子踢老虎。老虎因此而欣喜,盤算此事,心想到:“驢子的本領只不過如此罷了!”于是跳躍起來,大聲吼叫,咬斷驢的喉嚨,吃完了它的肉,才離去。
后來,大家就把這只驢子在黔地被老虎吃掉的這個故事演變成“黔驢之技”這句成語,比喻人有限的一點本領已經用完。也說“黔驢技窮 3; 宋國有個農民,(他)的田地中有一截樹樁。
一天,一只跑得飛快的野兔撞在了樹樁上,扭斷了脖子死了。于是,(那個農民)便放下他的農具守在樹樁子旁邊,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。
野兔不可能再次得到的,而(他)自己卻被宋國人所恥笑?,F在居然想用過去的治國方略來治理當今的百姓,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樣的錯誤呀 4;亡羊補牢 從前,有人養了一圈羊。
一天早晨,他發現少了一只羊,仔細一查,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,夜間狼鉆進來把羊叼走了一只。鄰居勸他說:“趕快把羊圈修一修,堵上窟窿吧!”那個人不肯接受勸告,回答說:“羊已經丟了,還修羊圈干什么?”第二天早上,他發現羊又少了一只。
原來,狼又從窟窿鉆進來,叼走了一只羊。他很后悔自己沒聽從鄰居的勸告,便趕快堵上窟窿,修好了羊圈。
從此,狼再也不能鉆進羊圈叼羊了 5;螳螂捕蟬 螳螂捕蟬實拍圖片 吳王要攻打荊地,警告左右大臣說:“誰敢勸阻就處死誰!”一個年輕舍人想要勸吳王卻不敢,便每天拿著彈弓、彈丸在后花園轉來轉去,露水濕透他的衣鞋,接連三個早上都像這樣。吳王覺得奇怪:“你為什么要像這樣打濕衣服呢?”侍衛對吳王回答道:“園里有一棵樹,樹上有一只蟬。
蟬停留在高高的樹上一邊放聲的叫著一邊吸飲著露水,卻不知道有只螳螂在自己的身后;螳螂彎曲著身體貼在樹上,想撲上去獵取它,但卻不知道有只黃雀在自己身旁;黃雀伸長脖子想要啄食螳螂,卻不知道有個人舉著彈弓在樹下要射它。這三個家伙,都極力想要得到它們眼前的利益,卻沒有考慮到它們身后有隱伏的禍患?!?/p>
吳王聽后,說:“好??!”隨后取消了這次軍事行動。 6;驚弓之鳥 有一天,更羸與魏王在高大的臺下,他們抬頭看見一只飛鳥,更羸對魏王說:“我為大王表演一個拉弓虛射就能使鳥掉下來的技能?!?/p>
魏王搖頭笑笑:“射箭技術可以達到這么高的水平嗎?”更贏說:“能?!?過了沒有多久,一只孤雁從東方徐徐飛來,更羸擺好姿式,拉滿弓弦,虛射一箭,雁應聲而落。
魏王簡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,驚嘆道:“箭術難道真的可以達到這種地步?”更羸於下弓解釋說:“這是一只有隱傷的鳥,聽見弦聲驚悖而下落的,并非我的技術高明!”魏王更納悶了:“大雁在天空中飛,先生怎么知道它有隱傷?”更羸回答說:“它飛得慢,是因為舊傷疼痛,鳴聲又凄厲,是因為長久失群,原來的傷口沒有愈合,驚恐的心理還沒有消除,一聽到弦聲,就猛一下子搧動翅膀往高處飛,瞬間就牽動舊的創傷,疼得使它跌落下來?!? 7;狐假虎威 楚宣王問群臣,說:“聽說北方諸侯都害怕楚令尹昭奚恤,果真是這樣的嗎?”群臣無人回答,江乙回答說:“老虎捕捉各種野獸來吃。
捉到一只狐貍,狐貍對老虎說:‘您不敢吃我,上天派我做群獸的領袖,如果您吃掉我,就違背了上天的命令。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話,我在前面走,您跟在我的后面,看看群獸見了我,有哪一個敢不逃跑的呢?’老虎信以為真,就和狐貍同行,群獸見了它們,都紛紛逃跑,老虎不明白群獸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,卻以為是害怕狐貍。
8;庖丁解?!? 這一天,庖丁被請到文惠君的府上,為其宰殺一頭肉牛。只見他用手按著牛,。
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。
《詩經.衛風、淇澳》
2.
投我以木桃,報之以瓊瑤。
《詩經.衛風、木瓜》
3.
風雨如晦,雞鳴不已。
《詩經.鄭風.風雨》
4.
呦呦鹿鳴,食野之蘋。我有嘉賓,鼓瑟吹笙。
《詩經小雅鹿鳴》
5.
兄弟鬩(
x
i)于墻,外御其侮。
"
《詩經小雅棠棣》
6.
高山仰止
,
景行行止。
(
《詩經》
)
7.
它山之石,可以攻玉。
《詩經.小雅.鶴鳴》
8.
戰戰兢兢,如臨深淵,如履薄冰。
《詩經小雅小旻》
9.
出自幽谷,遷于喬木。
《詩經小雅伐木》
10.
靡不有初
,
鮮克有終。
(
詩經
)
11.
詩言志,歌永言,聲依永,律和聲。
《尚書舜典》
12.
輔車相依,唇亡齒寒。
《左傳僖公五年》
13.
黍稷非馨,明德惟馨。
《左傳僖公五年》
14.
皮之不存,毛將焉(安)附?《左傳.僖公十四年》
15.
不以一眚
(sh
ě
ng)
掩大德。
《左傳僖公三十三年》
16.
人誰無過
,
過而能改
,
善莫大焉。
(
《左傳》
)
17.
立德立功立言。
《左傳襄公二十四年》
18.
言之無文,行而不遠。
《左傳襄公二十五年》
19.
子曰:
"
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?有朋自遠方來,不亦樂乎?人不知
而不慍,不亦君子乎?
"
《論語.學而》
20.
與朋友交,言而有信。
《論語.學而》
21.
子曰:
"
不患人之不己知
,
患不知人也。
"(
論語學而
)
22.
子曰:
"
吾十有五而志于學,
三十而立,
四十而不惑,
五十而知天命,
六十而耳順,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。
"
《論語為政》
23.
子曰:
"
溫故而知新,可以為師矣。
"
《論語為政》
24.
子曰:
"
學而不思則罔
,
思而不學則殆。
"(
論語為政
)
25 .
知之為知之,不知為不知,是知也。
26.
子曰:
"
人而無信,不知其可也。
"
《論語為政》
27.
子曰:
"
見賢思齊焉,見不賢而內自省也。
"
28.
子曰:
"
始吾于人也,聽其言而信其行;今吾于人也,聽其言而觀其
行。
"(
論語公冶長
)
29.
敏而好學
,
不恥下問。
(
論語公冶長
)
30.
子曰:
"
質勝文則野,文勝質則史。文質彬彬,然后君子。
"
《論語
1、兔死狐悲 “兔死狐悲”原作“狐死兔泣”。
這個成語,原出自《宋史·李全傳》。后又見于《元曲選·無名氏四》。
南宋時期,處在金朝統治下的山東農民,紛紛掀起抗金斗爭的浪潮。其中最著名的有楊安兒、李全等領導的幾支紅襖軍。
起義軍遭到金軍的鎮壓,楊安兒犧牲。楊安兒的妹妹楊妙真(號四娘子)率領起義軍從益都轉移到莒縣,繼續斗爭。
后來楊妙真和李全結為夫妻,兩支部隊匯合。公元1218年,他們投附宋朝,駐扎在楚州(現在江蘇省淮安縣)。
此后,李全抱有發展個人實力、割據一方的野心,公元1227年4月被南下的蒙古軍包圍,城破投降。 公元1227年2月,宋朝派太尉夏全領兵進攻楚州,楊妙真派人去爭取夏全,對夏全說:“你不也是從山東率眾歸附宋朝的嗎?如今你卻帶兵來攻打我們。
打個比方說,狐貍死了,兔子感到悲傷哭泣;如果李全滅亡了,難道獨有你夏全能生存嗎(原文是‘狐死兔泣,李氏滅,夏氏寧獨存’)?希望將軍和我們團結起來?!毕娜饬?。
往后,《元曲選·無名氏四》里說:“今日油烹蒯徹,正所謂兔死狐悲?!?后來,人們引用“兔死狐悲”這個成語,來比喻因同類的死亡或失敗而感到悲傷。
現在多用于貶義。 2、塞翁失馬 戰國時期,靠近北部邊城,住著一個老人,名叫塞翁。
塞翁養了許多馬,一天,他的馬群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。鄰居們聽說這件事,跑來安慰,勸他不必太著急,年齡大了,多注意身體。
塞翁見有人勸慰,笑了笑說:丟了一匹馬損失不大,沒準會帶來什么福氣呢。 鄰居聽了塞翁的話,心里覺得很好笑。
馬丟了,明明是件壞事,他卻認為也許是好事,顯然是自我安慰而已。過了幾天,丟失的馬不僅自動返回家,還帶回一匹匈奴的駿馬。
鄰居聽說了,對塞翁的預見非常佩服,向塞翁道賀說:還是您有遠見,馬不僅沒有丟,還帶回一匹好馬,真是福氣呀。 塞翁聽了鄰人的祝賀,反而一點高興的樣子都沒有,憂慮地說:白白得了一匹好馬,不一定是什么福氣,也許惹出什么麻煩來。
鄰居們以為他故作姿態純屬老年人的狡猾。心里明明高興,有意不說出來。
塞翁有個獨生子,非常喜歡騎馬。他發現帶回來的那匹馬顧盼生姿,身長蹄大,嘶鳴嘹亮,膘悍神駿,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馬。
他每天都騎馬出游,心中洋洋得意。 一天,他高興得有些過火,打馬飛奔,一個趔趄,從馬背上跌下來,摔斷了腿。
鄰居聽說,紛紛來慰問。 塞翁說:沒什么,腿摔斷了卻保住性命,或許是福氣呢。
鄰居們覺得他又在胡言亂語。他們想不出,摔斷腿會帶來什么福氣。
不久,匈奴兵大舉入侵,青年人被應征入伍,塞翁的兒子因為摔斷了腿,不能去當兵。入伍的青年都戰死了,唯有塞翁的兒子保全了性命。
3、門可羅雀 西漢著名的史學家、文學家司馬遷,曾經為漢武帝手下的、兩位大臣合寫了”一篇傳記,一位是汲黯,另一位是鄭莊。汲黯,字長孺,濮陽人,景帝時,曾任“太子洗馬”,武帝時,曾做過“東海太守”,后來又任“主爵都尉”。
鄭莊,陳人,景帝時,曾經擔任“太子舍人”,武帝時擔任“大農令”。這兩位大臣都為官清正,剛直不阿,曾位列九卿,聲名顯赫,權勢高,威望重,上他們家拜訪的人絡繹不絕,出出進進,十分熱鬧,誰都以能與他們結交為榮。
可是,由于他們太剛直了,漢武帝后來撤了他們的職。他們丟了官,失去了權勢,就再也沒人去拜訪他們了。
開封的翟公曾經當過廷尉。他在任上的時候、登他家門拜訪的賓客十分擁擠,塞滿了門庭。
后來他被罷了官,就沒有賓客再登門了。結果門口冷落得可以張起網來捕捉鳥雀了。
官場多變,過了一個時期,翟公官復原職。于是,那班賓客又想登門拜訪他。
程公感溉萬千,在門上寫了幾句話:“一生一死,乃知交情;—貧一富,乃知交態;一責一賤,交情乃見?!?4、亡羊補牢 從前,有人養了一圈羊。
一天早晨,他發現少了一只羊,仔細一查,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,夜間狼鉆進來把羊叼走了一只。鄰居勸他說:“趕快把羊圈修一修,堵上窟窿吧!”那個人不肯接受勸告,回答說:“羊已經丟了,還修羊圈干什么?”第二天早上,他發現羊又少了一只。
原來,狼又從窟窿鉆進來,叼走了一只羊。他很后悔自己沒聽從鄰居的勸告,便趕快堵上窟窿,修好了羊圈。
從此,狼再也不能鉆進羊圈叼羊了。 5、螳螂捕蟬吳王要攻打荊地,警告左右大臣說:“誰敢勸阻就處死誰!”一個年輕舍人想要勸吳王卻不敢,便每天拿著彈弓、彈丸在后花園轉來轉去,露水濕透他的衣鞋,接連三個早上都像這樣。
吳王覺得奇怪:“你為什么要像這樣打濕衣服呢?”侍衛對吳王回答道:“園里有一棵樹,樹上有一只蟬。蟬停留在高高的樹上一邊放聲的叫著一邊吸飲著露水,卻不知道有只螳螂在自己的身后;螳螂彎曲著身體貼在樹上,想撲上去獵取它,但卻不知道有只黃雀在自己身旁;黃雀伸長脖子想要啄食螳螂,卻不知道有個人舉著彈弓在樹下要射它。
這三個家伙,都極力想要得到它們眼前的利益,卻沒有考慮到它們身后有隱伏的禍患?!眳峭趼牶?,說:“好??!”隨后取消了這次軍事行動。
6、驚弓之鳥有一天,更羸與魏王在高大的臺下,他們抬頭看。
1姜尚: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
2周公:一沐三握發,一飯三吐餐,一日接見賢士七十。
3周幽王:周幽王烽火戲諸侯,褒姒一笑失天下
4勾踐:苦心人天不負,臥薪嘗膽終滅吳
5孫武: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
6張良:敬侍陌路老者,獲奇書展抱負。
7張良:明修棧道暗渡陳倉
8呂不韋:奇貨可居
9劉邦:高祖醉酒斬白蛇
10漢武帝:金屋藏嬌
11霍去?。盒倥珵榕?,何以為家
12孔融之子:覆巢之下無完卵
13劉備:三顧茅廬
14蔡文姬:文姬歸漢
15秦瓊:李世民高堂供恩公,秦瓊貧極賣瘦馬
16楊貴妃:一騎紅塵妃子笑,無人知是荔枝來
17李白:詩仙佯裝醉酒,高力士為其提鞋
18趙匡胤:杯酒釋兵權
19吳三桂:沖冠一怒為紅顏
20康熙帝:鰲拜欺主年少,康熙招一群孩童明面玩耍,暗地習武,將其俘獲治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