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天才夢》是她 19 歲時在《西風》雜志的征文賽中所創作的一篇散文,因其卓爾不群的才華,使她在文壇嶄露頭角,一些人還把它視為張愛玲的處女作。張愛玲的散文,差不多篇篇盡言自己,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,談自己的衣食住行、喜怒哀樂。此刻,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個平凡的、瑣屑的、親近的張愛玲的世界。如《天才夢》中提到自己讀俗氣的巴黎的時裝報告,生活中學織絨線、做家務的失敗,吃鹽水花生,在雙層公共汽車上伸手摘樹上的綠葉等等作為,似乎都是寫我們市井百姓日常的生活呢。只是這些生活我們經歷著,卻沒有留意;即使留意,也沒有形成文字??蓮垚哿峋湍敲摧p輕巧巧,看似隨意,甚至有點漫不經心,就把一幅人生寫真圖擺在你面前了。
毋容置疑,她是個天才。3歲能背誦詩,7歲能寫家庭悲劇的小說,8歲能寫烏托邦式的《快樂樹》,中學時期蜚聲校園,在香港大學同時拿到兩項獎學金。這么才華出眾,卓爾不群,她不是天才是什么?但文中你并沒看出她的驕傲與虛榮。她只是平實地介紹著自己,沒有張揚,沒有炫耀,也沒有隱埋,甚至還告訴你她一本洋洋大作的中途流產,母親對她的不理解與諷刺,自己是生活中的廢物等等,一點都不擺譜,也不作秀。這一刻,你也許很難將此文與那個大紅大紫、桀傲不馴、清高孤傲的張愛玲聯系到一起。
再看語言。作者是用輕緩的筆觸,平淡地敘述她的天才夢的,語言樸質、平易、干脆,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與感染力,但時不時又會冒出幾句奢華、睿智、生動、深邃的話,將大俗與大雅、華美與冷寂糅合在一起,恰到好處。文中巧妙的譬喻,形象的描畫,鮮明的對比,隨意的嘲弄,無處不在。如寫自己 3 歲誦詩時的“搖搖擺擺”,聽詩的滿清遺老“滾下來的淚珠”,雖是簡筆勾勒,不事雕琢,但人物形象卻栩栩如生。在寫彈奏鋼琴時,“那八個音符有不同的個性,穿戴了鮮艷的衣帽攜手舞蹈”。一句擬人,將孩童世界豐富的想像力展現得淋漓盡致。而結尾“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,爬滿了蚤子”的比喻,又讓你大吃一驚,怔忡不已—— 19 歲風華正茂的歲月,為何會如此滄桑,如此悲涼?但這就是張愛玲的語言——獨特的、極富個性化的語言。
作者以一位真正藝術家的敏銳,品味生活的樂趣,咀嚼人生的無奈。她的一生,是在稿紙格里跋涉的,有休憩,但沒有停頓;有高潮低谷,但沒有結束。也只有她,才能同時承受燦爛奪目的喧鬧與極度的孤寂。她的天才夢是她生命的支點,她也是用一生的心血去營造自己的夢的。她成功了,同時,她的天才夢也激勵了多少后來者,讓他們也不自覺地構建自己的夢,并不斷努力去靠近那個夢,從而使他們生活得精彩別致,卓爾不群。真得感謝這位才女給我們留下的這部《天才夢》呀!
意即人生看似美麗,實際包含了無限煩惱以下為轉貼:一壇陳釀,久埋在歲月的深處,突然有一天,得以重見天日,那醇厚的香味,便絲絲縷縷地彌漫開來.張愛玲就是一壇陳釀.這個特立獨行、恃才傲物的奇女子,出語驚人:“長的是磨難,短的是人生.”“人生就像一襲華美的袍子,里面爬滿了虱子.” 她把人生看透了,放棄幻想,苦中作樂地去享受.---------------------- 這句話可算張愛玲最出名的一句話了.如上,這句話體現了張對人生、對生命的理解——悲喜苦樂錯綜交織,最輝煌的生命往往暗藏著最悲涼的底色;“華美”是給別人看的,“虱子”只自知.張寫《天才夢》時不過是個小女孩,難為她發出這樣看破紅塵般的感嘆,豁達又悲愴; 不得不讓人感嘆天才就是與眾不同.。
人生看似美麗,實際包含了無限煩惱。
不羨慕生命的華美,只可惜是瞬時的煙火。絢爛在天邊,越是美的東西,越容易遭到破壞,就如同一段白綢,越想留住一片白,反而華美的袍,都不忍脫下,直至爬滿虱子。
誰也無法逃避的問題,面對現實的腐蝕又有誰能抵擋。一件華美的袍,一件爬滿虱子的袍,又有何區別?生命本來就是這樣,這或許是19歲的她對于現實的一番感悟,不論華美,亦或襤褸,一樣都是生命,都是華美。
這句話可算張愛玲最出名的一句話了,如上,這句話體現了張對人生、對生命的理解——悲喜苦樂錯綜交織,最輝煌的生命往往暗藏著最悲涼的底色;“華美”是給別人看的,“虱子”只自知。
張寫《天才夢》時不過是個小女孩,難為她發出這樣看破紅塵般的感嘆,豁達又悲愴; 不得不讓人感嘆天才就是與眾不同。